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媒体
本站首页 | ENGLISH | 一网通办 | 意见反馈 | 办公网 | 电子邮件 | 旧版网站
  • 新莆京app电子游戏

    学校概况 学校章程 统计信息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大事记 宣传片 大学精神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学院设置 管理服务 研究机构 科研基地平台

  •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杰出师资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在线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科研基地平台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成果发布 学报中心 学术论文投稿指南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术兼职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留学生招生 奖励与资助 就业指导服务 创新创业服务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交流 国家大学科技园 教育发展基金会 校友总会

  • 校园生活

    易班 常用电话 教学日历 作息时间 来校路线 校园地图

  • 招聘招标

    人才政策 招聘信息 招标公告

  • 信息公开
  • 本周活动
首页
  • 新闻快递
  • 成果发布
  • 热点关注
  • 石大榜样
  • 媒体石大

地面井与钻场孔协同抽采薄互层煤层气关键钻采技术及应用

2022-04-12 点击:[]

所获奖励: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范翔宇、赵洪宝、张千贵、杨兆中、周煜、惠功领、王涛、赵鹏斐

主要完成单位:新莆京app电子游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太原理工大学、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1ZX05036,起止时间:2011.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程扰动下煤层气储层井周煤岩力学行为与稳定性研究,编号:51474185,起止时间:2015.01~2018.12;动力扰动对卸压煤体内部微结构影响与增透机理研究,编号:51474220,起止时间:2015.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深部采动作用下含瓦斯煤失稳破坏特性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编号:51004110,起止时间:2011.01~2013.12)等


针对地面井与钻场孔协同开采薄互层煤层气关键钻采技术难题,研发了薄互层煤层气井孔偏斜监测与轨迹控制技术、井孔变形分析方法与失稳评价技术、钻场孔变形破坏动态监测与维护技术及装备;发明了薄互层煤层气井重复压裂快速选井方法和穿层压裂射孔位置优化方法,建立了考虑煤层井眼不规则形状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及压力设计方法,研发了不含稳泡剂的煤层气井低伤害泡沫压裂液体系;揭示了煤层内气体赋存、运移与放散的关键特性,建立了煤层等效渗透率模型,研发了基于轮替思想的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及相应装备;提出了地面井先行抽采与钻场孔补强抽采相结合,水力压裂与轮替抽采相配合的地面井与钻场孔抽采薄互层煤层气的时空协同新模式。成果是在薄互煤层岩石物理与力学及煤层气钻采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上研发的系列煤层气安全高效钻采关键技术,充分体现了工程地质一体化重要思想。

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 15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篇,出版专著1部,培育硕、博士研究生58名。成果在四川省、山西省等多家煤气田和煤矿企业煤层气资源开发及煤炭生产作业中得到全面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1 薄互层煤层气井孔稳定性预测理论与维护技术及装备


图2 薄互煤层水力压裂井段优选技术与参数设计方法及压裂液配方


图3 薄互层煤层气轮替抽采理论与技术及装备


上一条:地铁隧道工程浅层天然气危险性评价及施工关键技术 下一条:川南页岩气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

【关闭】

  • 人才招聘
  • 教学信息
  • 校友服务
  • 学生管理
  • 奖助勤贷
  • 石大易班
  • 电话邮箱
  • 社区服务
  • 集中收费
  • 石大校报
  • 正版软件

蜀ICP备
09019972号

川公网安备
51011402000155号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610500|  028-83032308| 招生咨询:028-83032224| 教务咨询:028- 83032113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油院路二段1号(原油院路30号)|  637001|  0817-2641016